- 技术支持
-
电话: 010-58256268
邮箱: info@promega.com
-
-
检测萤光素酶反应结果时是否需要选择检测波长?
相关产品目录号:E1910,E1501,E2920,N1110,G7570,G8090
产品分类: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及应用
问题类型:操作答疑
产品关键词: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,仪器设置
萤光素酶检测不需要选择检测波长的原因:
发光反应的检测指标并不来自样品本身。发光反应中检测的光信号,是作为反应的副产物产生的。在萤光素酶反应中(生物发光反应),萤光素酶(例如萤火虫萤光素酶,海肾萤光素酶或者NanoLuc®萤光素酶)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,反应中的一部分能量,以光的形式释放。我们检测中用到的样品,通常是真核生物来源的细胞、组织等等。
由于大多数真核生物不发光,通常来说,来自样品自身的背景光非常低。这意味着,在萤光素酶检测中不需要滤除来自样品的任何光。萤光素酶反应的确会在某个特定波长下有最大的发光强度,但是萤光素酶反应的发光光谱通常都相当宽,在许多波长下都有发光。因此,如果只选择在最大波长处检测发光,过滤掉其他发光信号,意味着检测会丢掉很多信号,丢失灵敏度。所以,实际上大多数发光检测仪器会在检测发光反应时收集整个可见光谱(大约为380–780 nm)中的所有光。这可以确保在检测背景值低的同时有非常好的灵敏度。